击败叛军需要综合运用兵种克制、部队混编和地形优势。叛军由电脑控制,行动模式存在规律可循,合理配置部队是制胜基础。单一兵种容易被针对,建议采用混编部队,结合坦克、炮兵、步兵等不同单位形成互补。轻型坦克适合冲锋吸引火力,反坦克炮应在安全距离输出,摩托化步兵则用于侧翼突袭敌方炮兵。部队配置需根据叛军类型动态调整,例如面对重型坦克时优先使用反坦克炮,遭遇步兵集群则依赖范围杀伤的火箭炮。
掌握战场情报和预判叛军行动路线至关重要。通过侦察机或空中侦查策略提前获取叛军布防信息,能够针对性部署部队。叛军据点通常有固定防御模式,例如炮塔射程有限,可将重型坦克引诱至其射程外歼灭。攻城时需保护关键单位,攻城炮应保持120距离避免被炮塔锁定,同时用坦克吸引火力。空军单位如轰炸机可快速支援,但需注意弹药补给和防空火力的威胁。地形利用也不可忽视,森林能提升炮兵隐蔽性和攻击加成,山地则适合阻滞敌方推进。
资源管理和策略卡搭配直接影响作战效率。生产类策略如资源增产和加速建造能快速积累军备,战斗类策略如全军突击干扰射击可临时提升部队攻防。伞兵空降适合抢占关键据点,但后期策略点紧张时需谨慎使用。维修叛军单位需消耗金属、石油等资源,需确保库存充足。军团城市的高级军备共享机制能弥补单兵种缺陷,例如喀秋莎火箭炮对车辆单位的压制效果显著,龙卷风自行高炮则是应对敌机的首选。
后期作战需注重军团协作与战术执行。叛军等级越高,混合兵种比例越复杂,16级后可能出现坦克与火炮协同防守的情况。需分阶段作战:先歼灭外围驻军,再集中火力推塔。攻打鹰城类高级据点时,必须占领15级前置城市作为补给点,否则核心区域难以攻克。部队回收与补给线规划同样重要,远征时建议用航母运输轰炸机,巡洋舰护航运输船,避免因补给中断导致溃败。
击败叛军是资源调配、兵种协同和战术执行的系统性工程。从前期混编部队的组建,到中期情报侦查与地形利用,再到后期军团协作与高级策略应用,每个环节都需严谨规划。灵活调整防御与进攻节奏,才能逐步瓦解叛军势力,最终掌控战场主动权。